标题: 过年的回忆——年味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乐天    时间:
标题: 过年的回忆——年味
本帖最后由 乐天 于 2011-2-17 23:11 编辑

年味“小孩小孩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。腊八粥,喝几天,哩哩啦啦二十三。二十三,糖瓜粘;二十四,扫房日;二十五,做豆腐;二十六,去割肉;二十七,宰年鸡;二十八,把面发;二十九,蒸馒头;三十晚上熬一宿,大年初一扭一扭”。这首民谣早在我童年的时候就烂熟于心。记得从前是多么期盼过年啊,一进腊月,眉眼里尽是欣欣然。仿佛腊月一到,年就在向自己招手,于是念着这首民谣,掰着手指,焦急的盼望着等待已久的新年。

     小时候家里真的很穷,一年来积攒下的渴望只有在逼近年关时才能一一实现,那时候我们感觉过年仿佛到了天堂,所以孩子们对年的神往完全出自一种本能。因为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,我们才能穿新衣服,吃好吃的,才可以毫无顾忌的疯跑,不用写作业,不用做家务,而这些皆因一个天经地义的理由——过年。所以年在孩子们的眼里是圣洁的,万能的。

     小时候,真的特别馋,一进腊月我就成了一名标准的“年托”。尤其对于那些过年需要准备的吃食,我更是经常督促着老妈去做,除非家里已经准备好,否则我就按照民谣上讲述的时间对老妈下“最后通牒” ——腊月初八这天,我指定提醒妈妈该熬腊八粥了。到了年二十三,会照例跟老妈要“糖瓜”之类的糖果吃。年二十四,似乎与自己关系不大,没什么值得期待的。年二十五,天生爱吃豆腐的我,一路欢歌陪着妈妈去买豆腐,热乎乎的豆腐,白嫩嫩的,叫人一见就嘴馋,刚买来,不用做,我照样能狼吞虎咽的吃上一大块。年二十六,是买肉的日子,一般的人家都会把买来的肉先煮熟了,放着吃。我家四口人都不太爱吃猪肉,所以我们家一般都不煮肉,只是奶奶家和同村的小姨家年年都要煮,也会喊我去啃骨头,我也能吃到不少“荤腥”呢。年二十七,我铁定会叫嚷着让老爸去宰鸡,鸡肉在当时可是我的最爱,尤其喜欢吃一些鸡肝、鸡心之类的东西。记得有一年,家里的鸡圈里没有公鸡,我楞是嚷嚷着老爸把正在下蛋的母鸡给宰了一只,气的老妈好几天不理老爸。年二十八和二十九是母亲大展身手的时候,她能把高梁面、黍米面、玉米面、红薯面掺着白面做出各种各样的主食,诸如年糕、枣馒头、粽子、馒头、窝头、团子等等。那时虽然家里穷,可老妈还是会绞尽脑汁给我们做各种好吃的。记忆最深刻的是妈妈煮的西瓜子。每到年关,妈妈就把平时积攒的西瓜子,在盐水里泡上一宿,等第二天,放进一些花椒、大料等作料,然后在小火上慢熬,熬好之后,再晾到八成干就可以吃了。一些普通的西瓜子经过妈妈的烹调后味道十分鲜美,惹的一些小朋友们很是眼馋,纷纷要求拿自家的葵瓜子和我交换,这也正中我的下怀,于是大家各取所需,其乐融融!

     年三十的白天再熬上一天,等到傍晚噼噼啪啪的鞭炮一响,我们就可以开开心心的吃饺子过年了。吃过饺子,我就打着爷爷给糊的纸灯笼,去找村里的小朋友们玩。不一会大家就三五成群的出来了,我们沉浸在无尽的幸福和激动中,一直疯玩到深夜,等家里人来喊才肯回家睡觉。睡觉前我总要把母亲亲手制作的新衣服放在枕边,才能安心的睡着。

    小时候,年味非常浓。一进腊月,不仅家家户户在忙活着准备过年,村上也会给大家提供各种消遣。每年,村里都会找一片宽敞的地方给大家搭建一个巨大的秋千,小伙子们都喜欢在那里玩上各种高难度的动作,赢得大家阵阵嘘嘘声。腊月二十三这天,村里还会为村民请戏班子搭台唱戏,晚上会给大家放电影。看电影在那个年代可是重头戏,全村老少几乎全来捧场。电影开始前,我们这群孩子们,借着放映机上灯光的光亮在一起追呀,跑呀,喊呀。大家一会儿还在一起笑的前俯后仰,一会儿又不知谁家的孩子被惹哭了。顿时,大人们的训斥声,孩子们叫喊声夹杂开来,好不热闹。直到电影开始,我们才被忽闪忽闪的屏幕吸引着,渐渐的安静下来……

     “女孩爱花,男孩爱炮”。每到年底,男孩都会催促家人给自己买炮,多多益善。这也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们唯一可以炫耀的资本。我们总会聚在一起,比较谁家买的炮多些,谁家的炮更响些……那个时候,我们都把那些可怜的鞭炮视为珍宝,舍不得整挂鞭一起放,而是把鞭炮一个一个拆开了,单放。一到年底,我们这群孩子们的兜里全是一些散炮,手里擎着一支点着的香。我们不时掏出一个,在香上点着以后,赶紧抛向半空,只听得“啪”的一声响,那种感觉很是飘飘然。

     大年初一要上坟是我们家乡的习俗。起初我很是不理解,大过年的为什么要去坟地那种晦气的地方呢?后来妈妈告诉我说这是去祭祖,新年到了,晚辈们要祈祷先祖保佑自己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,心想事成,其主要用意是大家用这样的方法表达对祖辈的一种尊敬和怀念之情。初一这天一大早,整个家族的男丁们都会聚在一块儿,到坟地里给祖辈们带上贡品去祭祀。到那时,坟地里真可谓是人山人海,川流不息,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更是此起彼伏,居然比农村的庙会还要热闹。而我们这些孩子们到了坟地,除了祭祖,还会三五成群的一起去找一些好吃的祭祀食品解馋,据老辈人说吃那些贡品还可以“壮胆”呢!

     在农村,从大年初二起各家各户都开始走亲戚。我家住在村南头,门前有一条公路。每年初二这天,我家门前真是“门庭若市”。东来西往的新媳妇、老女婿们都会带着孩子们去走亲戚。那个时候,人们大都是步行,远一点的会雇一辆马车,条件好的也不过是骑一辆老式的飞鸽牌自行车。而人们的胳膊上一水儿的都是挂着一个用红布包裹着的笸箩,笸箩里装一些馒头或是包子之类的主食,条件好的会加上两斤点心,仅此而已。据说那都是为了不让亲戚家难堪,免得去的人多,主人家主食不够吃,所以这也算是给自己备下的口粮。记得有一年,我要和妈妈去姥姥家串门,当老妈拿出珍藏好久的“槽子糕”时,全都长毛了,着实令妈妈和我心疼了好长一段时间。

     日子如水流淌,快得就如冬日那一抹稍纵即逝的阳光。在时光的推移中,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“年味”在富足生活的背后也变得越来越淡了,人们也不必费尽周折的为过年准备些什么了,一进超市和商场就是大包小包的满载而归。现如今,就连农村的超市和集市上都是琳琅满目,应有尽有。渐渐的,人们对吃和穿越来越考究了,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、一种时尚。如今的烟花炮竹更是五花八门,可以点亮节日的整个夜空,五彩缤纷,光彩耀人!今年春节回家,门前走亲戚的代步工具有高级轿车、面包车、拖拉机和三轮车,最不济的也骑一辆电动自行车。而走亲戚准备的礼品更是越来越高级,越来越讲究品位了!

     又是一年新春时,重拾旧梦,温馨悠长,回味无穷;现实生活,五谷丰登,养尊处优。在我们感慨年味越来越淡的同时,不正是对现如今美好生活的充分肯定吗?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,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永远不会改变。只不过在我们年复一年的努力和奋斗中,生活已然变得丰富多彩罢了。

    现如今,之所以年味变淡了,是因为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已恰似“新年”,不是吗?
作者: 欢欢喜喜    时间:
还是小时候过年有意思
不过话说回来
深泽的风俗习惯跟我们老家差不多哦
作者: 天街漫雨    时间:
不知现在的孩子还象不象我们以前那样期盼着过年?
作者: 布堂    时间:
太怀念小时候过年的感觉啦。
大白兔,芝麻溏,还有爸爸炸的脆片,妈妈蒸的枣糕(我光吃枣不吃糕)简直太好吃啦。
作者: 大地    时间:
儿时的感觉找不到了
作者: 无绪    时间:
现在的孩子盼过年 要的是红包 我们那时盼的是新衣服,好吃的 概念有所不一样
作者: 乐天    时间:
欢欢喜喜,你怎么知道我是深泽人呢?你是哪里的呢?




欢迎光临 (http://bbs.hzds.org/) Powered by Discuz! X3